听到这话,那些胖友们恐怕只会更加郁闷了:明明吃得比他们少,却总是发胖,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其实都属于脾虚了。
胖瘦源于脾胃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从中医角度看,脾胃好比人体的工厂,我们摄入的食物(原材料)在这里被加工成需要的营养物质,然后输送至身体各个角落,让身体健康强壮。
但要是这个工厂坏了,比如生产质量差、原料堆积等等,就可能导致肥胖。而且,消化不良、营养精微物质不足也会使身体消瘦疲惫无力。所以说,无论是谁,只要脾虚的话,都可能导致肥胖或者消瘦。
早在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就在《脾胃论》中提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虚弱,则少食而肥。
这段话里已经给我们揭示出两种肥胖原因—要么是吃太多了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多余的食物代谢不了堆积起来;要么就是脾胃功能弱,稍微吃点儿东西也运化不了,一样堆积成脂肪。
可是瘦子又是咋回事呢?因为吃得再多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吃进去的东西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排出去了,所以瘦子往往也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啊,想要解决肥胖和消瘦问题,就要针对性地调整脾胃功能,把吃进来的东西给好好利用上。
那么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调理呢?
加味枳术汤:白术(泡米泔水),枳实(擦掉白色,烤熟),陈皮、半夏、神曲、麦芽、山楂肉。
:这些药材磨碎后做成荷花叶饭,制成丸子形状。
或者也可用下面的汤剂:
:白术,枳实,荷叶,淮山药,陈皮、半夏、炒神曲、炒麦芽、山楂。
这个方子出自《赤水玄珠》,是由枳术丸、二陈汤、炒三仙三方混合改造的,有强化消化能力的效果。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看每种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01枳术丸枳术丸其实就是刚才提到的加味枳术丸的重点,由张元素创立。这个方子只有枳实和白术两种材料,但是制作时用了荷花叶饭,里边还有粳米,所以实际共有四味药。
白术和枳实的比例是2:1,白术补脾益气,枳实行气通便,两者互补,强壮脾胃功能。荷叶米饭的作用则是提升身体所有的活力,帮助白术更有效地调理脾胃。
荷叶与枳实行伍,升降有序,调整脾胃之气运转,维持和谐平衡,积滞自消;
粳米具备气血双补之功效,与白术合二为一,共同发挥健胃益气之功力。粳米因为不好找,我们可以会淮山药代替。
02二陈汤二陈汤是中医常用的调理痰湿盛的方剂。里面有陈皮、半夏、茯苓等中药材,可以缓解恶心、呕吐、腹部胀满等症状,对于咳嗽、咳喘也有治疗作用。半夏味道辛辣,能帮你化湿气,橘红也是祛湿能手,还有理气的功效。两者搭档起来,效果更好,还符合了咱中医的理念:“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
03炒三仙你肯定听过“焦三仙”吧?其实它们是一家人,都是治疗小朋友积食的利器,只不过炮制的方法不太一样而已。
炒三仙就包含了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
山楂能开胃助消化,帮你消积聚,活血散淤,还能化解痰液。
炒麦芽能让人心情舒畅,促进消化,对谷物类的食物堆积很有用处。神曲,又叫六曲,是由辣蓼、青蒿、杏仁等中药跟面粉或麸皮混着发酵制成的,有开胃健脾,打通气机,助力消化的作用。三者合在一起,就能帮忙消除脾脏、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的症状。
如果再加上加味枳术丸的话,要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比如胃寒或是在冬天时,加点砂仁;
如果感到两侧胁肋胀痛、总会叹气,那么加入木香;
如果常常上火,胸口又闷得慌,那就搭配点黄连(姜汁炒)和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