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诃德》下第五十五章故事梗概:
告别邻居后,桑丘继续赶路。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由于不熟悉路况,桑丘连人带驴掉进了深坑之中。
桑丘的灰驴嘶叫声帮了忙,堂吉诃德确定了坑下面是活的桑丘,连忙回公爵府搬来了救兵,把桑丘拉出了深坑。
桑丘事先并没有禀告公爵就辞去了总督职务,在一段坦荡地陈述之后,他获得了公爵和公爵夫人宽恕。
《唐吉诃德》下第五十五章故事解读
我们通常会看到小说中的戏拟情节,戏拟被定义为:为取得喜剧或嘲讽效果,而模仿某一作家或作品的独特风格的文学或艺术作品,即戏谑模仿、滑稽模仿。
戏拟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过去形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之上,常常暗示原来的形式已经明显地过时了,并对其进行颠覆和解构。可以说,戏拟在本质上是一种破坏性的模仿方式。
在本章故事中,作者塞万提斯戏拟了但丁的《神曲》的第二部分。它描述了一个人在幻境游历的过程,从而看清了真实世界存在的罪恶而大彻大悟。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但丁《神曲》的简单介绍,我们在分析一下作者塞万提斯在本章戏拟之意义所在。
桑丘在海岛上经历了扬善与惩罚地过程,他仿佛与但丁笔下主人公那般的游历一样,历经了磨难之后,终于认清了现实。作者塞万提斯让桑丘承受了人间苦难和考验,在道德上得到了净化。在此基础上,其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走出了迷惘,认识到了真理,达到了至善的境地,以为远离了海岛这个罪恶之地,能坦坦荡荡的面对现实。
然而从海岛这个虚构的幻境中走出来的桑丘,并未像但丁那样来到完美之境,他的思想意念也并未与现实融洽无间。虽然经受了洗涤,精练,但远远没有摆脱罪恶地纠缠,即使他清白如雪,又奈何世间的污浊?理想与现实碰撞的结果,只能是从一个虚构的幻境中又掉进比虚构更加残酷的现实的深坑之中!这里的戏拟无疑是颠覆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戏仿。
桑丘掉进了现实的深坑之中,这是幻想与现实坚硬的地面最亲密地接触;当他在惊悚之中冷静下来的时候,身体与灵魂的疼痛使他骤然清醒了过来,他不由得向深邃的夜空发出惨烈的呐喊:“ 我真倒霉,我的疯癫和幻想落了个什么结局呀!”这是一声悲苦而苍凉的诘问,冲向苍穹,刺穿宇宙,透过时空传到了我们耳边,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没有人在现实的桎梏中还能淡定从容不为所动,桑丘如此,堂吉诃德如此;执着于追求的人注定要在现实的牢笼中挣扎、搏斗,寻找突破的出口。在此过程中,或是沉默,或是爆发,或是就此不再醒来,没有其它选择。此刻,有一位老人低沉的吟诵声在我耳边响起:“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人生不过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世事如烟,我们没有时间犹疑,没有多余的时间挥霍,“生如夏花之绚烂”才不枉一生!
:读书可以使人获得快乐,读书可以让人忘却烦忧;多读书,是财富的累积,读好书,是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