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外交网红的流量密码嘴比脑子快就行热

写在前面的话——

“不寻求普京下台,不逼迫乌克兰就领土问题让步,不直接卷入冲突……”美国总统拜登在《纽约时报》上的最新撰文洋洋洒洒几千字,其实9个字就能说明白——“不主动,不承诺,不负责”。睡王变海王,这种说不负责就不负责的渣劲儿真的挺美国。

但萌新当道的欧洲外交圈眼镜碎了一地:大哥,之前按你说的,我们仇恨拉满,调门顶足,如今你说撤梯子就撤梯子,我们可咋下来呢?

嘴比脑子快,什么唬人什么吸引眼球就说什么,欧洲外交新人自认为找到了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随着外交圈门槛下沉,真的是什么人都能出来说两句。

但外交场合不是私人的口嗨平台,不是没有超管的直播间,说了最狠的话,就不要怕认最快的怂,挨最毒的打。

立陶宛、芬兰、爱沙尼亚、塞尔维亚、冰岛,奥地利……放眼望去,现在欧洲外交圈有超过一半是75后甚至85后当家。现任欧洲议会议长萝伯塔·梅措拉今年43岁,去年年底刚辞职的奥地利前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更是出生于年的小鲜肉,当上外交部长那一年才27岁。

三十大几四十出头,放在国内大厂,妥妥是该“毕业”的年纪,但在外交圈还属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岁数。

这一届欧洲外交圈的年轻人真的带不动——

把俄国踢出安理会,联合国改由G7集团来领导;

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边界条约无效,别拦着,我要放飞自我;

油气价格疯涨,挪威躺着赚钱,这不行,赶紧出来让我们打土豪分田地;

乌克兰投降之前,赶紧把粮食抢出来,一粒种子都不留;

土耳其,你有什么可豪横的?竟然敢比我还不讲理;

德法必须硬刚,欧盟快替我们死磕到底!为什么要妥协?一个howdareyou表情包甩你脸上!

以上言论均出自欧洲各国年轻的外交一哥一姐们之口。网民怎么嗨他(她)们就怎么说,什么是深思熟虑,什么是字斟句酌,什么叫道理,哪个叫余地,不存在的。眼看着流量蹭蹭往上涨,说什么都能上热搜,这群兴风作浪的男男女女,真觉得自己可以就地成团,闪亮出道。

结果拜登的“三不”原则一出,欧洲瞬间迷之安静——完了,狠话放早了,俄罗斯还没有垮掉,他们这段表演就已经整段垮掉了。

网红红不红,主要看推手。带不动的欧洲外交天团背后,有着更费拉不堪的策略团队。各种饭圈+大厂黑话思维,把欧洲的外交场面弄出一地鸡毛。

闭了俄国的麦,封了俄媒的号,欧美深谙饭圈“删帖+控评”之道,当油管推特上只有一种声音,就算你给别人喂的是屎,别人也没有选择;欧美官方黑客已经承认攻击过俄方的网络平台,这种爆贴吧的损招都使出来了。

造星立人设那一套也是拿过来即插即用。英国外交大臣莉兹·特拉斯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会计师,做过大法官,管过英国司法部和财政部,英国外交系统是憋着往“第二个撒切尔夫人”方向包装她的。但上任不到一年,先是搞混俄罗斯边境州和乌克兰领土,后是忘了英国签过《慕尼黑协定》(公开宣称英国曾在二战期间拯救过捷克),历史地理双料文盲的黑料,让她瞬间塌房。

外交网红背后的国策团队里不都是年轻人,但那些糟老头子更是坏得很。民粹是个筐,啥都往里装,PPT能取悦民众就好了,哪管实际上程序跑不跑得起来,运行报不报错。

国策团队用来忽悠自己一哥一姐的方式往往是这样的:目前我们的反俄业务暂时还没有跑通一个模型,主要是因为欧盟整体业务事业群的步调不一致,基础诉求层面的逻辑链还没有打通,导致泛欧洲反俄生态圈无法形成闭环。所以现在我们要加快嘴炮输出,造好信息茧房,激活沉睡用户,充分用好大数据杀熟,饱和式输出,对有脑子的断舍离,对没脑子的加强受众黏性,迭代进化,努力实现为反俄生态圈二次赋能。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咳咳,拿错台本了,划掉),我们的目标是拒绝延迟满足,尽早引爆自嗨的情绪G点!!

于是,概念洗脑+劲爆议题+断章取义+蓄意剪辑+话术引导,站在镜头前聚光灯下的外交网红们吃到了第一波流量红利。知名度,曝光度都有了,下一步就是选票,选票,还是选票。

黑红怎么了?黑红也是一种红,君不见泽连斯基不就是这么上台的吗?你一票我一票,喜剧总统能出道!

拜登的“三不”原则一出,立即引爆了乌克兰新一轮外交名场面。

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顾问阿列斯托维奇威胁称,如果华盛顿不对乌提供能打到俄罗斯的火箭炮系统,基辅将对华盛顿来一场“典型且公开的歇斯底里发作”。

是的,威胁。法新社和塔斯社报道的时候用的都是这个词。乌克兰的总统顾问威胁了拜登:不给我想要的,我就撒泼打滚!

把外交声明弄得跟万圣节小孩儿要糖似的,这样的事,阿列斯托维奇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

阿列斯托维奇,这位年出生的精神老小伙儿不是地道的乌克兰人。他生于格鲁吉亚,身上还有白俄罗斯和波兰的血统。阿列斯托维奇四十多年的人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读过神学,上过军校,大学辍学去演过戏,自称当了十年特工,还是乌克兰著名公知,网络大V,野生电视名嘴,闲散民间军事评论员,妥妥的斜杆中年。而真正让阿列斯托维奇出圈的还是他如今的身份,泽连斯基的首席师爷,官方一号人肉发声筒。

如今乌克兰内阁核心权力圈,基本来自泽连斯基在95街区演艺社的演员前同事们。这个喜剧班社在乌克兰的江湖地位大体类似于国内德云社、开心麻花。但再德艺双馨,也不能让郭德纲和沈腾去当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吧?换小岳岳和马丽也不行!

可泽连斯基的“演员内阁”里就那么几块料,想要在演戏的里面找懂军事的,懂军事里面找能忽悠的,能忽悠的里面找嘴快的,妥了,就是你了,Iwantyou!就这样阿列斯托维奇赢得了喜剧导师的转身,开启了嘴快到脑子跟不上的外交发言人生涯。

过去的几个月中,乌克兰所有“辉煌”的战报基本都是阿列斯托维奇亲自发布的。真假不谈,能不能鼓舞士气另说,但娱乐世界的效果是杠杠的。

歼敌过万,转进基辅,歼敌十万,虎踞乌西。乌军的真实战绩永远跟不上阿列斯托维奇的播报速度。嘴太快的他,还一再公开预测俄乌战场的走向,结果当然是反复打脸。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一时间,阿列斯托维奇就曾率先断言,俄军将于三月初被反推出国境线,此后这个推断分别推迟到了三月底、四月初,五月中下旬等时间点;阿列斯托维奇还预测过马里乌波尔将于四月解围,亚速钢铁厂必成俄军坟场;五月初俄国战争资源将全部耗尽,俄军大规模投降……

说话不过脑子,短时间内的确可能吸引眼球,但时间长了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乌克兰的几位市长甚至联名提出让阿列斯托维奇闭嘴——见过预言不准的,没见过这么不准的,这么多回了,瞎猫也能蒙上个死耗子了吧?你咋这么优秀,回回都能完美避开正确答案呢?这也太伤民心士气了吧?

但阿列斯托维奇怎么可能闭嘴?前一段时间他在西方民众的眼中可是红得发紫,曝光率直追泽连斯基,一时间并称乌克兰卧龙凤雏。前些日子他可是连基辛格都敢怼呢。

你可以说阿列斯托维奇们不懂外交,他们却可以说你不懂流量。谁说抱着手机看他胡说的人,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呢?

不要高估普通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和独立思考能力。从上世纪末开始,为了解决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加剧所引发的大规模人口边缘化,不满情绪激增的问题。已故的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给出了一个著名的药方——

批量制造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这种“奶头乐理论”诞生于年,距今已经27年。期间,游戏,博彩,软色情,偶像剧、真人秀,洗脑神曲短视频次第登场,如今泛娱乐化、低俗化解构正蔓延到更多传统领域,比如外交。

曾经,外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活,外交辞令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兴起,社交媒体层面上的外交表达,往往要求快速发声,吸引眼球,寻求事件中的强刺激属性,强调冲突与不合理性。这样一来,传统外交中对语言和信号的精雕细琢、对仪式和程序的精挑细选、对公众和决策者的谨言慎行统统变得不合时宜。

于是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外交狠话,也看到了越来越多“不得十年脑血栓,绝说不出来”的外交蠢话。但这些就偏偏有人听,有人看,更有人信。

而且阿列斯托维奇们更清楚的是,流量只是财富密码,金主才是真正的爸爸。

直播间里,白嫖的永远在白嫖。刷个小呲花,小云朵什么的,也是活在鄙视链的底端。就算你刷了兰博基尼大火箭,台上的也不会冲你喊老铁,因为真正的榜一大哥在一旁含笑不语。

美国。

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所有素人出道的欧洲外交萌新,他们的表演无一例外都符合美国的对俄政策,在欧利益。这其中如果没有什么弯弯绕,鬼都不信。什么是真相,什么是真理?说榜一大哥爱听的,多说快说,大说特说,这就是真理。说得好了,会有来历不明的大笔政治现金打进账户,未来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说砸了就换人继续说,反正不缺想红想到失心疯的主儿。

默克尔的退隐扯掉了欧洲外交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曾经诞生过俾斯麦、梅特涅、黎塞留这样外交大师的欧洲,如今人才凋零,体系坍塌。

多年来,美国NGO的渗透几乎一直在进行,而且敌友不分,见者通杀。欧洲的危机不仅在于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不仅在于经济下行和资本外流,负责替国家对外发声的人无脑跟随美国,其实是更值得警惕的现象。

额外多说几句。

有人说,现在欧洲外交走的是复古的路子。马基雅维利(就是写过《君主论》和《论战争艺术》的那一位)说过,为了国家利益而向外国撒谎是正义行为。他那个年代外交官与“骗子”几乎是同义词。

但骗子不等于喷子。无论什么时候,外交也不是说话不过脑子,不是比谁嗓门大粉丝多;

骗子也不是疯子,天天撒泼打滚,拿着不是当理说。我骂你是人间正义,你敢还嘴我就敢躺下碰瓷;

骗子更不代表一定会粗鄙不文。这里原本的外交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混——全欧洲最会说话的一群人,他们衣冠楚楚,他们温文尔雅,出没于巴黎最知名交际花的沙龙,以及维也纳宫廷的舞会;他们引经据典,他们舌灿莲花,以最精湛的演技耍最无耻的流氓;

他们说的话,拆开了每个字你都认识,但连在一起的目的却是把你带到沟里。

而把这些字写下来,就叫:条约。

好了,现在有条约了,我们终于可以愉快地撕毁它了。

从16世纪初的意大利战争到17世纪中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再到至年的七次反法同盟,欧洲的外交史就是不停地缔约,结盟,毁约,背盟。

这不是精分,更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不管是习惯性抱团取暖,还是条件反射式的对抗思维,抑或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之间天人交战,条约和外交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上述一切不彻底失控。一旦外交彻底退出解决问题的选项……好吧,反正战争毁掉欧洲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记吃不记打没事,习惯就好。

有人说外交的本质是维护和扩张本国的利益,有人说外交的职责是确保国家的体面和尊严,还有人说外交的魅力是妥协的艺术,其实不管外交是什么,对于现在的欧洲外交网红们来说,这题都超纲了。

如今欧洲每次开新闻发布会,谁也不知道发言人今天的状态是青春期,叛逆期,生理期还是更年期,回回都跟开盲盒似的;不知道以后的历史书,会不会这样记录这群一开口就野马脱缰,火车出轨的外交网红们——

挺好的一个人,怎么就长了一张嘴呢?

本文作者为破壁调查局签约作者:艾玛与骑士

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sd.com/zz/14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