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燃点对意大利诗人但丁来说,是被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精心选取了历史上14个真实人物,记下了他们生命中最为关键的那一刻,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更是因此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他把这些影响至深的关键时刻,称之为「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无独有偶,在德国作家与学者奥托·A.波默的这本《生命的燃点:30位思想巨匠的顿悟时刻》书里,同样精心选取了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30位思想家,重现了他们人生中的那一个个决定性瞬间,并以此为节点,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成就,以及他们的思想发展轨迹之于我们当下的意义。

他们之间有思想家、有哲学家,有作家、更有科学家……有我们所熟知的柏拉图、但丁、伏尔泰、歌德、黑格尔、尼采、达尔文、梭罗、卡夫卡、黑塞、普鲁斯特……更有我不太熟悉的费希特、克尔凯郭尔、施泰纳、斯洛特戴克等名家大师。

但无一例外,在我们读过这本书后,会对他们有了更多一层的了解。当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在脑海中重新勾勒出这些思想家的生活群像时,不难发现,人生中看似不经意的一些遇见和选择,是如何点燃了他们的生命火花。

生命的燃点,对柏拉图来说,是与苏格拉底的相遇;对但丁来说,是被解放了的爱情;对黑格尔来说,是山中的远足;对契诃夫来说,是一封信;对里尔克来说,是一个夏天的幸运;对梭罗来说,是来自大自然的呼唤……

一、对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来说,他的生命燃点是与苏格拉底的相遇

生于公元前年的柏拉图,自小家境殷实,生活无忧,青年时更是英俊帅气、朝气蓬勃——「柏拉图」这个名字据说源自他那无比宽阔的肩膀;他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士兵,并两次在科林斯地峡运动会上获奖。

在遇见苏格拉底之前,柏拉图是个诗人,但他绝不是个俗气的蹩脚诗人。本书作者提到说,柏拉图留给我们的33首箴言诗全是在书写生活的阴暗面和令人望而却步的神秘力量。他的那些作品具有诗意的画面感,尽管只留下些断章,但依旧包含着某些惊世骇俗的东西。

但是当他遇见苏格拉底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彼时的柏拉图,看到被一群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簇拥着侃侃而谈的苏格拉底,折服于他的「辩论式」竞技,以尖锐刻薄且锲而不舍地追问,直指问题的本质……那一刻,柏拉图确信,应该为自己的人生施加一种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重量。

自此,柏拉图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扎进了哲学的理念世界。他将自己早年在诗学艺术上的成就看作误入歧途,甚至是某种不可原谅的「失足」,必须用沉默来掩盖,所以他从此再也不想提及早前的文学生涯。正如他那句时至今日仍有待检验甚至饱受质疑的格言:不该存在的东西不能存在。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师生关系持续了八年,这是雅典历史上卓有成果且毫无压力的八年。直到28岁时目睹了苏格拉底的受审与死刑后,柏拉图对现有的希腊政体心灰意冷,对民主制更是彻底失望,于是决定离开雅典,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

《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大卫

柏拉图在外漂泊了12年,拜访了许多地中海地区的希腊人居住地,在所游历之处用心汲取着智慧的养分,化为自己的思考。在公元前年,柏拉图重回雅典,在城外西北角的Akademy创立了柏拉图学院,留下了涉及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思想瑰宝之作《理想国》。

在柏拉图晚年的时候,回顾一生,他曾说道,「我感谢神,让我身为雅典人而非蛮族;我感谢神,让我身为公民而非奴隶;我感谢神,让我身为男人,而非女人。最重要的是我感谢神,能够让我活在与苏格拉底的同一时代,并且能够与他认识。」

毫无疑问,正是苏格拉底的出现,将柏拉图从文学之路上半道劫走,并引领他走上了哲学的道路,成为我们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希腊三贤」之一。

《雅典学院》,拉斐尔

二、对意大利诗人但丁来说,他的生命燃点是被解放了的爱情

年5月1日的佛罗伦萨,年仅9岁的但丁遇见了和他同龄的小姑娘贝雅特丽齐。他一眼就认定贝雅特丽齐是上天派给他的「天使」,即便当时不过是匆匆的一面之缘,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就在那一刻,爱情的种子早已深埋在但丁的幼小心灵里。

八年以后,当他又一次在佛罗伦萨的街头——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不期而遇贝雅特丽齐时,他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

关于这一次的相遇,有很多画作流传至今,最经典的莫过于英国画家哈利代的作品(如下图)。画作里,贝雅特丽齐穿着浅黄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里拿着一枝玫瑰花,目不斜视,款款而过。而转角处的但丁则左手抚胸,身体斜靠在桥栏边,俨然承受不住的欣喜与震撼之情。

《但丁与贝雅特丽齐的邂逅》

只可惜,他俩之间有缘无份。但丁仰望着他的女神贝雅特丽齐多年,却并未得到任何回应。现实生活里,贝雅特丽齐遵父命另嫁他人,而但丁也奉父母之命,与一位名叫吉玛·多纳的姑娘先订婚,后结婚。

之后没几年,24岁的贝雅特丽齐在年的夏天去世了,但她并没有被遗忘。

悲痛不已的但丁,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转而研究哲学和神学,并将他多年来陆续写给贝雅特丽齐的31首诗歌和散文,编成抒情诗集《新生》,而后更是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史诗《神曲》。

在诗集《新生》里,但丁讲述了他和贝雅特丽齐命中注定的相遇:「太阳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转,晦明交替,在天幕上周而复始。当太阳第九次回到与我出生时同一点时,我第一次见到了俘获我心灵的女神……当我见到她时,她才刚满九岁,我却马上要走到九岁的尽头了……我可以坦白地承认,那一瞬间,住在我心灵密室里的生命的灵魂开始剧烈地颤抖,即使是最轻微的脉搏悸动也变得无法忍受,它在颤抖着说:看啊,那是一位神灵,他比我强大,正向我走来,最终将会主宰我。」

对诗人但丁而言,这不是一部随处可见的关于感情问题的庸俗作品,而是将爱情作为天国力量来描写的颂歌。在他心目中,贝雅特丽齐美丽、善良、纯洁、高贵,是有着一切真善美的理想化身。这一段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既是诗人但丁终生情感的寄托,更是激发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但丁的爱情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和求证彻底解放了,它几乎不再受到任何干扰,自顾自地灼灼燃烧,最终成为永恒的光芒。

这样的光芒再一次闪耀在他的著作《神曲》里。在这部长篇史诗里,但丁以自叙体的形式,假想自己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次游历。先是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的嘱托,前来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炼狱;而后则是贝雅特丽齐亲自出马,接替维吉尔作向导,引导但丁游历天国。由此更是验证了贝雅特丽齐在但丁心目中如天使般存在的神圣形象。

读到这里,或许有部分人会因此而认为贝雅特丽齐是诗人但丁的「缪斯女神」,但事实上,关于贝雅特丽齐的身份一直有争议。更有学者认为贝雅特丽齐不过是但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正如其名Beatrice是「赐福者」的意思。

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诗人但丁的人生历程里,点燃他创作灵感的正是那份求而不得、刻骨铭心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写在最后:

诚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也都曾有过这样的决定性时刻,因为不经意间读到的一本书,或是听到的一段音乐,或是转角处遇见的一个人,或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是一封不期而至的书信……我们的生命因此而被点燃,我们的人生因此而有了不一样的转折。

这样的时刻,或被称为「顿悟时刻」,或是如茨威格的笔下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或是如本书作者所言的「生命的燃点」……但不论称呼为何,只有我们细心体察,总能回忆起那个改变了我们人生方向的至关重要的时刻。

当然,你也许会反驳说,事后去回忆这样的时刻,未免有「后见之明」的偏误,且那些影响了名家大师的关键性时刻,与我们又有什么相干呢?

话虽如此,可是,倘若我们能以此为契机,见微知著,走进这些思想大家们的人生历程里,或许在某个阅读的瞬间,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被他们的思想和经历而点燃了呢?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END-

我是

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sd.com/zz/14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