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何不能是证道书西游记

胡适鲁迅认为《西游记》虽对佛道儒三教都有所涉及,但其宗旨却又不能用三教教义来解释,全书并没有明显的主题可言,所以最终把《西游记》判断为是一部“游戏之作”,至今也还有不少学者因不能确定《西游记》的主题和性质而支持这一结论。笔者以为,胡适、鲁迅虽然是公认的博学之士,对佛道儒三教普通知识均有所了解,但对道教内丹学却无疑非常外行,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西游记》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他们对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的主流观点所作出的否定结论是轻率的。另外,即使《西游记》的主题和性质暂时还难定论,游戏说也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我们不否定有的文学作品创作动机是出于作者一时的心血来潮,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如一首小诗,一篇散文等;这类文学作品一般较短小,创作过程较轻松。但《西游记》洋洋洒洒近百万字,不但语句顺畅、文笔优美,而且情节连贯、故事完整、前后呼应,显然经过了长期精心的构思,应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其创作动机和目的岂一个“游戏”了得?当然,如有足够的名利诱惑,也不排除作者写一部近百万字的专供别人娱乐的以游戏为主题的巨著,但《西游记》面世时并未署名,时至今日其作者仍然是个谜,结合明代书刊发行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证道书”之说之所以长期缺乏正面深入研究而被根本否定,除了普通读者都对道教内丹学非常陌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少读者感情上对宗教有排斥感,在他们看来,把《西游记》这样一部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作品说成是“宗教手册”,这本身就是一件大逆不道而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所以常常“用不着深究”便武断地对这种观点进行否定甚至批判。其实,纵观世界文学艺术宝库,其中的许多精品都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虔诚的宗教徒创作出以宗教为主题的精典传世之作屡见不鲜,如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就曾感叹:“艺术从宗教中获得深厚的热情的灌溉。艺术与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是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如果《西游记》确为“证道书”,《西游记》作者是个宗教徒,确切地说是一个道教内丹家,那么《西游记》的创作动机显然也很好理解。当然,作为一种宗教学说,内丹学本身具有浓厚的神秘和迷信色彩,即使我们肯定《西游记》是一部证道书也并不等于就肯定它如明清一些人所宣扬的是一部所谓的“天书”,认为读懂它就能“成仙成佛成圣”;同样,肯定《西游记》是一部证道书也并不等于就否定它同时还是一部小说,我们仍然可以像今天一样对它进行“戏说”或“大话”,这一点必须分清。结束语要证明《西游记》是一部证道书固然尚需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充分的论证,但我们也应该承认,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理由否定这种可能性。另:本文原载:《重庆工学院学报》年第2期。作者:郭健(——),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宗教文化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sd.com/by/16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