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神曲 >> 神曲前景 >> 伊甸园和乌托邦的区别

伊甸园和乌托邦的区别

区别是:伊甸园是侧重指美好的家园,即世外桃源。而乌托邦侧重于人类想象中的一种和谐美满的境界,一种虚幻的,不可能实现的地方。两者都代指美好的地方。类似的词汇还有象牙塔。

伊甸园

伊甸园是地上的乐园,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神·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人亚当,再用亚当的一个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并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

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含有乐园的意思,指《圣经》中上帝为亚当夏娃创造的生活乐园,后用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则将伊甸园置于炼狱山的顶点。有四条河从伊甸之地流出并滋润园里,这四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

乌托邦

乌托邦,意思本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ThomasMore)所著书名的简称,作者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像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就用乌托邦指不能实现的理想。

象牙塔

象牙塔在圣经中被用来描述新娘的脖颈,后来“象牙塔”一词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在汉语中,象牙塔本指忽视现实社会丑恶悲惨之生活,而自隐于其理想中美满之境地以从事创作的人,意为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之外,躲进孤独舒适的个人小天地,凭借头脑从事写作活动的人;如今涵意“比喻脱离繁杂多变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文学家和艺术家、科学家)的小天地,专心从事学术事业的人”,其被誉为“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

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这则成语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与世隔绝的、脱离现实社会的地方。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些文人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其积极的一面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但在阶级社会中,桃花源式的生活模式只能是一种空想,桃花源实际上只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神界”,这一“神界”和黑暗现实的对抗是软弱的,它很容易把人引向逃避现实的道路上去,这是它消极的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osd.com/zl/14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