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脑子不用等于没脑子。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这个结论有多少有道理的地方。
独立思考的第一个敌人就是“迷信权威”。我们从小基本上就是被“权威”教育下长大的,老师、家长、领导、长辈……和各种专家无时无刻全方位度无死角给我们灌输各种真假难辨的“概念”。甚至说看看综艺节目都躲不过被各种三观不良的观念洗脑。所以说,必须用脑子独立思考来甄别我们被灌输的每个概念:不管这个结论是不是来自于权威,也不要管之前的N个结论是否正确,单独对每个结论进行独立的思考。
“独立思考的人”和“从不思考的人”深处在不同的世界。
2、思维陷阱
①概念不清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充满了困难。我们需要时刻不停的修订和增补一些必要的(或者是暂时必要的)概念,证伪那些错误的、不必要的概念,就是能把这个世界看的更清楚。
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思考前把概念理解透彻。思考问题的时候如果连基础概念都搞不清楚,那么得出的结论估计也没啥可用性。搞清楚所有的概念是正确思考的基础。
②接受不确定性
未知永远存在,未来永远充满不确定性,过去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未来。
③因果关系
?基础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再决定接受一个观念之前必做的功课:A不一定是B的理由,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当然,也可能是AB互为因果。除此之外,也需要接受“暂时无法确认因果关系”的情况。
环境会“非常智能地”对深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做出与其相应的反馈——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想过这件事。
我们其实是在自己影响,甚至是塑造自己周围的环境。于此同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积极的去影响,就会形成正循环;如果我们消极的去影响,那就是负循环。
要做一个用“心”的人,用“心”做事,因为这个世界也是有“心”的。
?双盲测试双盲测试是现代医学检验一种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平时可能没有多大机会用到,但这种思考模式可以让我们审视一个被宣传“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否真的行之有效。
?自证预言我们相信什么事情会发生(一般都是不好的事情),结果因为我们的相信,凭空多出来一个原因导致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
?小结只是知道以上这些“道理”其实没啥用的,关键是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思考。思考我们自己的和被灌输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观点中的因果关系。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思维,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独立”了,自己的甄别能力突飞猛进。
④逆命题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原命题:若p,则q;
它的逆命题:若q,则p;
它的否命题:若?p,则?q;
它的逆否命题:若?q,则?p;
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其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其逆否命题一定为真。(符号“?”指“非”。)
原命题:吸烟的人都很酷;
逆命题:很酷的人都吸烟;
否命题:不吸烟的人都不酷;
逆否命题:不酷的人都不吸烟。
首先原命题必须为真,那么接下来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推导才会有意义,如果原命题不确定为真,那么推导就没什么意义!甚至要小心那些使用逆命题和否命题去原命题的言论。
⑤举证责任
谁主张谁举证。
反例一:如果你无法证明A是错的,那么A就是对的。
反例二:如果你无法证明学习方法A是无效的,那么学习方法A就是有效的。
有点像使用逆命题或否命题去证明原命题为真的感觉,但还是有区别。
⑥案例局限
个案并没有适普性,甚至很大量的案例也会由于样本结构的单一化导致得出错误结论。最典型案例的就是“美国大选预测”。
之前提到的“双盲测试”其实全称是“大样本双盲测试”,也就是说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样本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⑦对立论证
用同样的论据证明截然相反的论点。
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会有不同:“同样的现象,截然相反的解释。”当同样的现象有有截然相反的解释的时候,应该是哪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个。
比如说都要领导的缺点:有的人会抱怨,然后把老板的缺点当成自己偷懒的借口;有的人会想到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不过是平时我们没有什么机会看到而已,不幸的的老板只不过成为了我们共同发现缺点的靶子,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实在忍不了就平静地离开。
⑧张冠李戴
有时候,论据和论点之间全无逻辑关系,却能以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而且还有一大批人特别热衷于这么干,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张冠李戴、胡搅蛮缠竟然非常有效!
⑨感悟与道理
当一个人讲述他所总结的经验时,我们要知道,这些“经验”可能只是没有适普性的感悟,而并非适普性很好的“道理”。
成功学并不可信,也没啥用。相比之下失败学倒是值得研究,研究别人踩过的雷,掉进的坑,然后自己绕着走。
只有经过自己仔细的分辨,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一方面多花心思仔细分辨,一方面多花时间了解自己,以便能避免“一概而论”、“生搬硬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⑩克服恐惧
恐惧和懦弱是我们的天性,人不可能消除自己恐惧。我们只能正视自己的恐惧,然后分析我们的恐惧,积累自己的勇气,让自己变得强大。
当然,作者说的并不是我们懦弱会被“霸凌”之类的,而是说自己恐惧的时候也需要保持理性的思考。恐惧和懦弱不能帮我们解决任何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累积自己的勇气来打到他。如何积累自己的勇气呢,就是让自己变强呗。
⑩+①辅助工具
最简单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辅助工具就是我们的语言。刻意的去多使用那些有利于我们有效思考的句式,禁用那些不利于我们有效思考的句式。
禁用句式:
?……本来(原本)就是嘛。?要是……就好了。?等我……我就……?……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么?推荐句式:
?事实上…….?……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和……根本不是一回事。?……不一定……?……。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行(解释)。?……看起来像……,可是……?……。可事实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和……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互为因果。?……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也许会有人说……,但这种质疑却……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就好了。
题图来至CC0PublicDomain:gralt
欢迎点击“查看原文”,加入“大脑操作系统升级中心”。
北京治白癜风费用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